2021年林語堂文學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間:2021年11月14日(日)14:00-16:00
地點:林語堂故居閱讀研討室
評審:宇文正、張惠菁、陳芳明(按姓氏筆畫)
紀錄:張瑄庭
承辦:蔡珮琳
本屆林語堂文學獎成功收件326篇,第一階段初審共有61件作品入選;後經第二階段複審,共計18件作品進入決審。
決審會議邀請到聯合報副刊主任宇文正、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以及文壇巨擘陳芳明三位老師接棒評選,並請評審先進行第一輪現場圈選,每位老師由入圍決審的18篇稿件中各自圈選5篇,方進入討論。
◎決審第一輪圈選結果
編號
入圍作品
宇文正老師
張惠菁老師
陳芳明老師
圈選數
002
我講的三個故事和一個結局
O
1
004
雇鄉獨白
006
一個男人的攝影史
029
孔雀感冒
034
致黃色大樓建築師
056
逃
2
085
疊夢空間
118
捕鼠人
144
垃圾
149
我逃學的那天
3
152
補習之歌
167
嵯峨間
169
伴侶
185
退潮
191
座標
194
他與她的道路
196
有聲書
201
小香
圈選結束後,宇文正(以下簡稱宇)及張惠菁(以下簡稱張)二位老師一致推舉陳芳明老師(以下簡稱陳)擔任本次決審會議的主持人,並各自簡述對於此次入圍稿件的整體印象和圈選標準,再由票數多的作品開始,逐一講評作品的優劣及汰選之理由。
本次決審會議預計評選出首獎、貳獎及參獎各一名,佳作兩名。
◎作品整體印象與評選標準
張:這次入圍作品氛圍偏沉重,很多都在描寫一種閉塞的、生命沒有出路的感覺,可能有受到徵文主題「塵世地牢」的影響。創作主題類型多樣,有生活紀實,也有科幻,水準相當平均,沒有特別突出的,所以我會就我個人喜好選擇。
宇:入圍作品確實有很多主題寫年輕世代對未來的茫然,封閉、掙不脫枷鎖的那種感受。我歸納以下三個觀察:
陳:這次陸港臺三地都有作品,臺灣作者較少,大陸較多。有許多年輕世代的作者呈現新的語言、網路語言,文學跟想像的世界本來就是對所有邊界都開放,沒有界線和框架,我很高興林語堂文學獎有這麼多人重視,可以看出華語文學生產力的提升。
我自己教臺灣文學,也涉略香港和中國大陸作家的作品,有一些一看就知道作者來自哪裡,雖然剛開始閱讀有時會容易進不去,但一旦進入便非常愉快,看到不同作家、不同想像的生命歷程,我才知道文學是要把讀者帶到這輩子無法到達的境界,而此次入圍作品也多就我的個人經驗及偏好來圈選。
◎三票作品討論
149我逃學的那天
宇:這篇寫在偷來的時刻,人們像掉進時間的縫隙中,主角透過一個偶然心血來潮的蹺課時光,描述父母失合、父親即將遠走的少女心情,以及她舅舅因婚外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等;而結尾主角也已經成為人妻、人母了,在又是一個心血來潮的一日,她讓自己從人妻、人母及公司職員的角色裡蹺班一天。
這篇小說讓我想到萊辛的《到十九號房間去》,不過那篇比較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著墨,而這篇雖有相似的結尾,但主要是描述少女的成長跟女性尋求自我空間的意識。整篇作品細節完整,把蝴蝶效應,由小細節引發的生命轉捩點連結得很好,收尾也很好,收在一個女性的自覺裡,是我數一數二喜歡的篇章。
張:這篇也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作者在半天的時間裡放進了許多細節,而且將細節巧妙地縫合在一起。裡面繽紛的線索、人物傳遞的訊息,好像是一個多源頭的訊息發送機,但沒有人能給主角唯一正確的答案,大人們也都在他們各自的追求和痛苦中徘徊。但他寫得非常清淡,情感把持得很好,沒有太過聲嘶力竭,我喜歡他寫「人們總想在一生裡做一點沒有記錄在案的事」這個意象,平衡感把握得很好,不會太過痛苦,但也不淪為虛無。
陳:情節感、故事感強烈。主角一直生活在父權的支配之下,所以父親對她的生命、生活都有強烈的影響。我滿喜歡它時代轉換的場景,有種懷舊感,但劇情節奏拉得有點太長,我覺得再緊縮一下,適時中斷會更好。
◎兩票作品討論
056逃(張、陳)
張:這篇使用兩個時空穿插,一個是在臺灣、一個女孩子的視角;另一個視角是元末明初,朱元璋鄱陽湖之戰,有一個叫陶廣義(也稱萬戶)的人物,傳說他非常擅長使用火藥,他幫助朱元璋攻城,大破元軍,也傳說他是中國第一個有太空夢的人,於是他發明把火藥綁在椅子上,飛上天空,結果炸得粉身碎骨。
作者運用了這個故事的典故,但沒有立刻說明他在寫誰,我覺得有點像翁達傑寫《英倫情人》的感覺,他用歷史人物和故事情節去投射現代的感情,兩個時空穿插演繹,很有創意,也有一些挺詩意的描寫。
陳:這篇故事有點跳躍,但題材對我來說滿動人的。描述自己的祖母從年輕時期就想要逃離,一直到七十歲、八十歲時仍然企圖逃離。故事有很多跳躍之處,而有些空白的部分則交由讀者來填補。晚年住在病院的她,在城市地圖上尋找她自己未來的出路。遣詞用字非常含蓄,全文結束時仍然餘韻無窮。
張:現在的部分是描寫祖母不斷想要逃離,古代的部分則用陶廣義這個人物去述說,他其實也想逃離帝國、逃離到外太空,所以他用火藥把自己炸到天上去,古今視角都是圍繞著「逃」這一個主題。
宇:這篇非常有趣,兩道敘述交錯,但這兩道只在最後的火花裡面非常勉強地結合,以及隱隱地用「逃」這個字串連,其它地方我找不到兩者的關聯性,是我沒有投它的一個原因。作者其實是用一個沒有出世的鬼魂視角來說話,這其中充滿超現實的想像,但所謂「虛者實之」,這樣的小說會更讓我注重在一些東西的細節上。
它有太多地方讓我覺得缺乏說服力,例如寫弟弟突然瞎掉了,變成一個盲人,可是作者好像忘記這件事,對弟弟的描述都不是對一個盲人的描寫,例如他文中寫到「弟弟始終沒有抬眼」,但盲人根本就不會有抬眼這個動作,因為他根本就看不到。還有弟弟在逃什麼?少了一些說明、暗示,描述太天馬行空,設計了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反而讓敘述不流暢。
◎一票作品
002我講的三個故事和一個結局(陳)
陳:這是一個文革時期動輒得咎的故事。我可以看到人的疏離,人跟人之間的相互猜忌,唯有在小孩子身上有信任存在,他們才是真正的人。失去了誠信和互相信任,我覺得這是非常悽慘的社會,這種人人自危的氛圍從頭到尾都一直存在,但最後結局是圓滿的,給我一種喜悅感。如果不要第四段的說明,可能會使故事更加精采。
宇:這篇是從小孩子的視角去看一個驚心動魄的大歷史。我覺得作者寫得恰如其分,因為限制在一個孩子的視角,所以對於整個故事的背景沒有辦法給予更多的描述,在情感及一些事件細節的鋪陳上也比較簡略。
我讀起來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故事,確實能謹守在一個孩子的視角,把故事氛圍描寫得相當不錯,但因為第一輪僅圈選五篇,只好做取捨。
張:故事展現出人的善意,只是童言無忌,小孩子剛好道破一些事,這有點像是一個冷酷世界裡的溫馨童話。但我的前五名暫時沒有這篇。
004雇鄉獨白(陳)
陳:我覺得這篇寫得很棒,情節錯綜複雜,故事體現「金錢才能檢驗人性」這句話。作者使用當地的土語,說出積壓內心許久的故事。從參加父親的葬禮開始,再倒敘故事的前因後果,裡面的方言與白話文交叉使用,使整個故事立體起來。故事很溫馨,最後一段寫得很棒,雇主邀請他留下來生活,使整篇文字多了一些懸疑感。
張:我也滿喜歡這篇的,它給我一種歷史的詩意感,主角前面說他要去討債、他要殺的對象可能是他爺爺,可是他不在乎,最後他被帶到了一個可能是他家族源頭的地方,可是他們所講的語言他已經完全聽不懂了,他們的歷史他也完全銜接不上,這個結局有一種寓言感,我覺得有在引射中國現實的意思。
宇:結尾有種像突然跑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那樣的感覺,若不是超現實,就是主角已經死了。這篇很有趣,敘述語言很生猛,這是我喜歡它的地方。不過我沒有投這篇是因為它在小說的技術上有很多出格,它從頭到尾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可是經常變成全知觀點,主角在溫泉鄉的時候,卻可以知道他奶奶跟爺爺的對話,寫得鉅細靡遺,這不是第一人稱敘述可以做到的;還有情節上的不合理,雇主一定要他爺爺死在土雞館,我覺得這部份交代不是很清楚。
006一個男人的攝影史(宇)
宇:我很喜歡這一篇,希望兩位老師再考慮一下。他從攝影入手,寫舊時代裡男同志的處境、心境,寫老年的時光。
整篇小說從攝影展的一張修橋工人照片開始,慢慢進入到這位攝影家的青春,將他的心靈世界娓娓道來,攝影者的慾望隱藏在鏡頭後面。人物之間的互動與對話都掌握得細膩沉穩而含蓄,很多東西都隱藏在照片、圖像的背後,結尾用新世代的攝影展,來映照時代的變遷,我覺得讀來還滿動人的。
陳:其實這篇我也喜歡,寫得很真實,真實到讓我去查是否真有其人。我可以看到時代感,例如主角的妻子是基督教,應該是指長老教會,然後寫到日據時代,妻子在戰前是就讀洋裁學校,所以她也會剪裁衣服等等。裡面用很多臺語表現,可是有些地方臺語用字用得不夠準確,有一些小瑕疵,但這篇在所有作品中結構算是很完整的。
張:我反而覺得這篇結構有點老派。
029孔雀感冒(陳)
陳:描述名叫文森特的孔雀生病之後所延伸出來的故事。整個敘述不是以孔雀為主要重心,而是藉此烘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文森特是荷蘭畫家梵谷的名字,卻作為動物園裡孔雀的代稱,似乎有股隱喻在其中。題目取得非常好,重點不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而是藉由孔雀襯托出一場命案,劇情曲折而動人,結尾也收得很巧妙。
張:這篇描寫住在縣城的年輕人物質上貧困、走不出去的痛苦狀態,寫得非常鮮活。移情作用的對象是一隻孔雀,看到後面才知道原來這隻孔雀也有憂鬱症,他所遇到的飼養員也是想去遠方但去不了,把年輕人茫然沒有出路的感覺寫得很好,讓我想到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宇:這篇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孔雀也會感冒,也會有憂鬱症,想要自殺。但這篇我只能當成超現實的小說來看,才不會挑剔情節的說服力和邏輯性。因為不是超現實的話,它就會引起我太多疑問,比如說,孔雀並不稀有,而且容易繁殖,中國西南有產孔雀,牠卻成為動物園的鎮園之寶有點誇張;更重要的是,兒子想要離開,想走出去,爸爸不讓他出去,就把他給殺了,這種情節很難說服我。這麼驚悚的父子關係,需要在兩者的相處、心理描述上有足夠的鋪陳。
張:我補充一點時代背景,作者有交代孔雀來到這個城市是兩千年初,這個縣城才剛要開始蓬勃發展,相信這應該是一個滿偏遠、不是太大的城市,所以孔雀在當時可能有其稀有性,所以會在動物園裡被奉為嘉賓。作者寫爸爸當年是驕傲地帶著他們去看孔雀,全縣城的人都去看孔雀,爸爸當年還是有工作的,但作者顯然是要描寫十八年後,當工廠都解散,工人都下崗,動物園破敗了,縣城也沒落了,而這個把孔雀當成寶貝的飼養員也哪裡都去不了,我覺得他要描寫的是一種時代轉變的狀態。
034致黃色大樓建築師(張)
張:我覺得黃色可能是隱喻某種會對人造成限制的東西,這個小說主角因為紅綠燈的黃燈而受到警告,留下種種心裡的陰影,黃色在他的人生裡一直限制著他,可是現在他寫信給建築師,這位建築師使用了全部的黃色去創造建築作品,而且還被大家所稱讚、所膜拜。
我跟你都是藝術工作者、創作者,可是我們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同樣是黃色,在你那裡是天堂,在我這裡卻是地獄。這個結局很討喜,一個人的限制、他花了所有力氣去對抗的東西,在另外一個人手裡卻是信手拈來拿去創造的養分,我被它趣味的翻轉吸引了。
宇:這是一篇後設小說,敘述手法非常有趣,引人入勝,這裡黃色可能是象徵某種禁忌、社會的規範、失敗後的畏怯,以及想去衝撞的渴望;黃色可以展開非常多的聯想,作者從這樣的聯想中來鋪陳,結構也完整。這篇對我來說比較遊戲,情節沒有打動我,但其實跟其它許多篇是在伯仲之間,也可以考慮。
陳:這篇我沒有很喜歡,文字過於累贅,句法也怪怪的。
宇:我覺得作者是想創造一種翻譯體。
144垃圾(宇)
宇:這篇碰觸到香港都更、政治情勢、老人等議題,跟其它篇寫青年世代的困頓,關注點比較不一樣。作者的文字有點拖沓,但整體結構完整,從神像的隱喻來講老人的處境,也隱喻香港處境,這種雙重比喻的筆法算是老練,我覺得可以給香港題材一票。
陳:這是香港回歸中國以後的故事。香港是從前亞洲言論最自由的地方,如今已經遭到共產黨的箝制,威權之大,不僅可以管人,也可以管神。尤其對於這個多神信仰的香港,在九七之後風雲變色,人被檢查,神也被檢查,頗具高度諷刺。我讀的時候非常感傷、惆悵,尤其這些神像被當成垃圾丟掉,我其實也有想要投它一票。
張:用人的思維去投射神的處境,但最後是唯物主義的勝利。這篇其實也不錯,但它確實寫得比較拖沓一點。
167嵯峨間(宇)
宇:這篇是有點懸疑性的小說,它的文字描述性佳,敘述語言和邏輯清晰,可讀性高。
張:這個故事有點像電影《末路狂花》的感覺,兩個角色在這個社會上都是在人群裡非常沉默、陰鬱的,委屈或開心都無人知曉,他們互相依偎,去籌劃一個殺人案,到最後都沒有寫出這個殺人案會不會成,但其實是藉著這個殺人計畫呈現兩個被社會辜負、被放在陰暗面的人的故事。
宇:我覺得應該是有結局的,他們殺人失敗了,手挽手來到泰山,要把癡情恨愛都奉還於天地,就是要自殺的意思。
185退潮(張)
張:這篇的時間跨度很大,結局較弱,但它表現出人的疏離感,從中國的鄉間來到城市、美國,都沒有真正找到他可以落地生根的地方。最後在圖書館遇到了一個小男孩,雖然只是萍水相逢,但那一刻的描寫讓我想到人類共同的祖先,他們都是從海洋出來的,可是最終像是在黑暗的海域之中各自孤獨的存在,既是來自同樣的源頭,也各自是獨立的個體,我覺得這個意象還不錯。
宇:這篇的時間跨度太大,變成每段時期都只講一點點,沒辦法掌握細節,像是一個長篇的縮影,很多的轉折也就無法交代,比如說,主角本來是一個可以走學術的天才,他突然為了一個女孩子放棄學術的追求,但完全沒有細節去支撐,就為了一個人無怨無悔,我讀起來很突兀,不太能說服我。
我覺得這是一個長篇的架構,選擇了一些綱要來寫,另外,結尾文藝腔太重,太做作了一點。
191座標(宇)
宇:這篇探討為愛拋棄了一些人生裡的東西,敘事者是一個哲學教授,他從妻子出走與兒子飛行失事,慢慢的挖掘,看到一切事情背後並非無跡可尋。我讀第一遍時覺得裡面引用一些詩句,有一點文藝腔,所以一開始並沒有選,但我讀第二遍時有被感動到,因為它的敘述者是一個知識份子,從哲學教授的口吻出發,用電影、用文學來隱喻他的妻子和兒子的心事,在這個小說的設定裡是可以成立的。
張:他的設計沒問題,但有點拖沓,細節沒有拿捏好。
194他與她的道路(張)
陳:這篇文字分成他與她兩個故事來敘述。他的飄泊是屬於宇宙性的,彷彿在天地之間的銀河不斷的徘徊;「她」則描述一位疫病中女性的命運,在整個宇宙中的航行無拘無束。這篇文字充滿了科幻,似乎所有的命運不可能由外力所支配,而是由自己的生命來決定。亦真亦幻,撲朔迷離。
張:這篇展現一種跨距很大的想像力,故事分成他與她兩個視角。「他」本來是一個在海上航行的帆船選手,後來成為太空人,到了太空之後,種種感官的改變,有點電影《星際效應》的味道,人一旦進入了不同的空間維度,所有的感官都是不同的,作者嘗試去描寫那種種不同的感官和逃離地球的渴望。接下來切換成「她」,可以聯想成是前一個「他」降生,成為一個新的女嬰,這個嬰兒可能同時是好幾種生命,她其實是她們,在所有生命的可能之中,她似乎已經知道一切,但當護士看著她,似乎感覺到她有點不一樣的時候,她又非常成功地扮演一個無知的嬰兒。
我稍微不喜歡的是「在夢中恍然明悟」的結尾,故事看起來彷彿是一個循環,描寫一個無盡相續的東西,其實沒有恍然明悟這回事,因為你不會只有這一世,我覺得這是一個小敗筆。我很喜歡他嘗試去描寫另外一種生命的想像,可能是共時性的,不斷向外拓展而變形的,但最後一段稍微掉出那個想像,有點可惜。
宇:這篇展開一個很厲害的宇宙,文字、語言對我來說都很新鮮,我覺得這個作者非常有潛力,文字也很好。而這個「他」跟「她」在最後都是以探索者的身分飛上太空,但除了這一點之外,其實這兩部分是沒有辦法連結起來的,他與她之間不管是敘事方式、思考方式都像是兩篇小說,關聯性有點勉強。「她」看起來比較像是同一個靈魂的不斷輪迴,而第一個「他」寫的是一個幽閉空間恐懼的人,卻能忍受太空艙的空間,說服力會有問題。
◎未獲票作品但有現場提問
201小香
陳:這是以一位私生子的身分書寫的回憶,敘述童年時期一起成長的同學小香。故事中的他,不斷在學校受到奚落、恥笑;可是還有一位更倒楣的女孩子,因為長相難看、反應遲鈍也常常遭到同學的排斥。在學校裡同樣都是屬於邊緣人,這位私生子卻很少主動於小香往來,甚至心理上有些歧視。
但鄰近尾聲時,整個故事峰迴路轉,童年時期對同學的歧視化為成年之後的和解。這是一篇相當壓縮的成長故事,以精簡又精煉的方式,將真實的生活顯現出來。
宇:這篇是很溫暖、勵志的成長記事。小說架構、文字品質都滿有水準的,對小香的人物刻畫很好。但不像其它篇想像力令人印象深刻,或是情感的衝撞比較強烈,這篇相較來說四平八穩,在文學獎裡面不容易突圍,它沒有那麼搶眼。
張:是個溫馨故事,有很多令人會心一笑的地方。缺點在於角色比較平板,有掌握到小孩子世界裡的殘酷,但男主角性格的複雜度,到末段可以再探索、開發一下。這類發生在弱勢者、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愛恨情感是非常幽微的,其實未必容易寫。
196有聲書
陳:這篇文字充滿了惆悵、失落與虛無,只有在最絕望的時刻,才有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整篇文字以一位稱為「長毛」的反送中領袖為主角,描述他如何在運動中投身介入,又如何遭到香港警察的逮捕,並且受到殘酷的刑求。那種不見天日,也完全失去希望的命運,都完全濃縮在這篇短短文字的描述。在背後支持他的是一位鳳姐Amy,反襯落難者的相濡以沫。結局是逃不過香港警察的追捕,卻在最慘烈的情境下,真實的人性終於沒有受到湮滅。
宇:這篇結構是完整的,但因為寫香港運動類似題材的作品太多,它的人物顯得扁平,人性複雜度不夠。警察一定是壞人、女性一定被強暴、結尾一定是幻滅,我讀到這邊已經覺得千篇一律了。
張:它很直接在與《一九八四》對話,描寫極權的可怕、人權被侵害、身體被殘害,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了,也許正是因為太著墨於殘酷面的描寫,反而看不到真正的批判性。
以上三位老師評論完後,經內部討論,共有8篇作品入圍最終圈選名單,現在開始進行最終的投票給分。
請每位老師從最終圈選名單中選出5篇,就心目中的排名給予3分、2分、1分、1分、1分。
◎最終入圍決選圈選名單
評分
4
7
評分結束,〈一個男人的攝影史〉、〈垃圾〉、〈他與她的道路〉均獲得2分,〈一個男人的攝影史〉透過宇文正老師大力推薦,其他老師無異議下進入獲獎名單。同為3分作品的〈逃〉和〈雇鄉獨白〉,經老師們舉手表決後由〈逃〉勝出;並一致同意首獎及貳獎直接依分數高低逕行排名。
◎2021年林語堂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告如下
首獎:潘逸飛 <我逃學的那天>(中國)
貳獎:楊琪瑤 <孔雀感冒>(中國)
參獎:朱嘉雯 <逃>(中國)
佳作:何 源 <雇鄉獨白>(中國)
佳作:何玟珒 <一個男人的攝影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