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友善連結|隱私權保護政策 | 網站導覽  © 2016 林語堂故居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Survision Intermedia
1895年 (1歲)
十月十日(陰曆八月廿二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坂仔。父親林至誠牧師,母親楊順命女士,有兄 ...十月十日(陰曆八月廿二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坂仔。父親林至誠牧師,母親楊順命女士,有兄弟六人,姊姊二人,先生排行第五,譜名和樂。
1900年 (6歲)
入坂仔的基督教辦銘新小學。入坂仔的基督教辦銘新小學。
1904年 (10歲)
轉往廈門古浪嶼的基督教辦小學就讀,初次接觸西洋文化與生活。轉往廈門古浪嶼的基督教辦小學就讀,初次接觸西洋文化與生活。
1907年 (13歲)
入廈門古浪嶼尋源書院就讀中學。萌生改良傳統部首檢字的想法。入廈門古浪嶼尋源書院就讀中學。萌生改良傳統部首檢字的想法。
1911年 (17歲)
入上海知名英文學校聖約翰大學,在預備學校奠定英語基礎。改名玉堂。入上海知名英文學校聖約翰大學,在預備學校奠定英語基礎。改名玉堂。
1912年 (18歲)
二姊美宮病逝,先生常為此事感傷流淚。 因對神學產生懷疑,九月註冊改入文科,以語言學為專門科。 ...二姊美宮病逝,先生常為此事感傷流淚。 因對神學產生懷疑,九月註冊改入文科,以語言學為專門科。日後在清華執教期間擯棄宗教,信奉人文主義。
1913年 (19歲)
大二,以英文短篇小說獲學校金牌獎,為先生處女作。大二,以英文短篇小說獲學校金牌獎,為先生處女作。
1915年 (21歲)
與廈門富商廖悅發之女廖翠鳳訂親。因無愛情基礎,四年後才履行婚約。與廈門富商廖悅發之女廖翠鳳訂親。因無愛情基礎,四年後才履行婚約。
1916年 (21歲)
以第二名大學畢業。應邀任北京清華大學中等科英文教員。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語言學,及改革漢字索 ...以第二名大學畢業。應邀任北京清華大學中等科英文教員。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語言學,及改革漢字索引的方法。
1917年 (23歲)
發表〈漢字索引制〉,由北大校長蔡元培及錢玄同作序,發起部首改變運動。發表〈漢字索引制〉,由北大校長蔡元培及錢玄同作序,發起部首改變運動。
1918年 (24歲)
發表論文〈分類成語辭書編纂法〉於《清華學報》。發表論文〈分類成語辭書編纂法〉於《清華學報》。
1919年 (25歲)
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不久受聘為會員。 於清華任滿三年,向學校申請半官費獎學金擬赴美 ...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不久受聘為會員。 於清華任滿三年,向學校申請半官費獎學金擬赴美深造。 夏天於上海與廖翠鳳女士結婚。個性南轅北轍的二人,婚後反而互補相稱,一路扶持,白頭偕老。 八月同夫人赴美,九月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1920年 (26歲)
清華半官費無故取消,遂向北大申請預支,胡適慷慨匯款救濟。 在哈佛讀完一年,因經費不足,申請前 ...清華半官費無故取消,遂向北大申請預支,胡適慷慨匯款救濟。 在哈佛讀完一年,因經費不足,申請前往法國為華工服務,從事平民教育工作。
1921年 (27歲)
轉往德國耶那大學(University of Jena),補修在哈佛所缺的學分。轉往德國耶那大學(University of Jena),補修在哈佛所缺的學分。
1922年 (28歲 )
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再度獲胡適資助。進入以語言學馳名的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研究中國音韻學。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再度獲胡適資助。進入以語言學馳名的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研究中國音韻學。
1923年 (29歲)
以論文〈古代中國語音學〉獲語言學博士學位。 返國後,五月六日長女鳳如生於廈門(後改名如斯)。 ...以論文〈古代中國語音學〉獲語言學博士學位。 返國後,五月六日長女鳳如生於廈門(後改名如斯)。 九月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兼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 開始署名語堂發表文章。
1924年 (30歲)
五月將Humor譯為「幽默」,為「幽默」一詞出現之始。 十二月開始為《語絲》週刊撰文,經常批 ...五月將Humor譯為「幽默」,為「幽默」一詞出現之始。 十二月開始為《語絲》週刊撰文,經常批評政治。 發明「漢字號碼索引法」、「國音新韻檢字」。
1925年 (31歲)
任教育部所屬「國語羅馬字拚音研究委員會」委員。 出版《末筆檢字法》。此後繼續研究檢字法,希望 ...任教育部所屬「國語羅馬字拚音研究委員會」委員。 出版《末筆檢字法》。此後繼續研究檢字法,希望發明簡明易用的中文打字機。
1926年 (32歲)
兼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及教務長,與魯迅密切往來。 四月一日次女玉如(後改名無雙,再改為太 ...兼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及教務長,與魯迅密切往來。
四月一日次女玉如(後改名無雙,再改為太乙)生於北平。四月下旬受段祺瑞政府通緝,離京返廈避難,執教廈門大學。
1927年 (33歲)
因廈大人事風潮,辭職前往上海。 三月受邀任武漢外交部秘書。不久飛抵上海全心寫作。因廈大人事風潮,辭職前往上海。 三月受邀任武漢外交部秘書。不久飛抵上海全心寫作。
1928年 (34歲)
「國語羅馬字拚音法」正式頒行。 任中央研究院英文總編輯。 發表獨幕悲喜劇《子見南子》,觸怒孔 ...「國語羅馬字拚音法」正式頒行。 任中央研究院英文總編輯。 發表獨幕悲喜劇《子見南子》,觸怒孔室族人。 出版《開明英文讀本》,風行全國,有「版稅大王」之稱。 十二月,集結早期作品出版《翦拂集》,顯現其青年時期革命左傾的一面。
1929年 (35歲)
任中研院史學特約研究員,及上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英文教授。任中研院史學特約研究員,及上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英文教授。
1930年 (36歲)
七月開始為《中國評論週報》〈小評論〉(The Little Critic)專欄撰稿。 七月十 ...七月開始為《中國評論週報》〈小評論〉(The Little Critic)專欄撰稿。 七月十一日,三女相如生於上海。 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於上海成立,為發起人之一。 為英文《中國評論週報》撰稿,建立傑出英文作家之美名。
1931年 (37歲)
任中研院西文編輯主任,及史語所兼任研究員。 代表中研院出席「國際聯盟文化合作委員會」在瑞士召 ...任中研院西文編輯主任,及史語所兼任研究員。 代表中研院出席「國際聯盟文化合作委員會」在瑞士召開之年會。 赴英與工程師研究中文打字機模型,回國時口袋只剩三毛錢。
1932年 (38歲)
九月創辦《論語》半月刊,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編寫範圍與態度(翌年提出),提 ...九月創辦《論語》半月刊,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編寫範圍與態度(翌年提出),提倡幽默文學。《論語》的成功,使先生得到「幽默大師」的美稱。
1933年 (39歲)
五月出版《語言學論叢》。 十二月發表〈有不為齋解〉,提出其所不為之事共二十二項。 賽珍珠(P ...五月出版《語言學論叢》。 十二月發表〈有不為齋解〉,提出其所不為之事共二十二項。 賽珍珠(Pearl S. Buck)鼓勵先生以英文寫作,忠實地將中國面貌引介給西方。翌年先生開始撰寫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國與吾民)。
1934年 (40歲)
四月創辦《人間世》半月刊,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筆調,提倡性靈文學,為中國第一本純散 ...四月創辦《人間世》半月刊,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筆調,提倡性靈文學,為中國第一本純散文小品刊物。出至四十二期停刊。
1935年 (41歲)
九月創辦《宇宙風》半月刊,以暢談人生為主旨,以言必近情為戒約,為一合於現代文化貼近人生之刊物 ...九月創辦《宇宙風》半月刊,以暢談人生為主旨,以言必近情為戒約,為一合於現代文化貼近人生之刊物,出至一五二期停刊。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國與吾民)一書受賽珍珠協助出版,書中對中國國家人民的分析獨具卓見。先生一舉成名,自此享譽歐美文壇。
1936年 (42歲)
脫離《論語》及論語社。 九月與陶亢德、黃嘉德、黃嘉音合辦《西風》,以「譯述西洋雜誌菁華,介紹 ...脫離《論語》及論語社。 九月與陶亢德、黃嘉德、黃嘉音合辦《西風》,以「譯述西洋雜誌菁華,介紹歐美人生社會」為發刊宗旨。出至一一八期停刊。 連載英譯《浮生六記》於《天下》月刊。 全家赴美,居於紐約,致力寫作。
1937年 (43歲)
七七事變爆發後,發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國〉載於《時代周刊》。 十一月出版The Importa ...七七事變爆發後,發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國〉載於《時代周刊》。 十一月出版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藝術),以個人經驗陳抒中國人生活觀。立即被美國「每月讀書會」評選為十二月特別推薦書。翌年,此書成為全美暢銷書冠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達五十二週之久。此書為先生譯本最多、銷路最廣的作品。
1938年 (44歲)
旅居歐洲,計劃寫作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 出版The Wisdom ...旅居歐洲,計劃寫作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 出版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1939年 (45歲)
返回美國。 十一月出版首部小說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本書以《紅樓夢》 ...返回美國。 十一月出版首部小說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本書以《紅樓夢》為藍本,描寫近代中國變遷的故事。本書獲選為「每月讀書會」十二月特別推薦書,為先生最自豪的作品。 歐戰爆發,發表〈真正的威脅不是炸彈,是概念〉載於《紐約時報》。
1940年 (46歲)
飛返重慶,晉見蔣委員長及蔣夫人。返美後開始撰文為國家宣傳,指出日本的困境,及指責美國的二面手 ...飛返重慶,晉見蔣委員長及蔣夫人。返美後開始撰文為國家宣傳,指出日本的困境,及指責美國的二面手法。 彙編「小評論家」專欄作品為With Love & Irony(諷頌集)。 出版英譯作品《冥寥子遊》、《古文小品》。 獲美國紐約Elmira College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41年 (47歲)
出版第二部小說Leaf in the Storm(風聲鶴唳),描寫抗戰期間的愛情悲劇故事。出版第二部小說Leaf in the Storm(風聲鶴唳),描寫抗戰期間的愛情悲劇故事。
1942年 (48歲)
出版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國印度之智慧),介紹中國及 ...出版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國印度之智慧),介紹中國及印度古代經典。 獲紐澤西州Rutgers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43年 (49歲)
出版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從中國政治哲學觀點討論世界 ...出版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從中國政治哲學觀點討論世界和平問題,得罪了英國及親英的美國人士。
1944年 (50歲)
出版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以小說體裁揭露國共關係的真相,觸怒美 ...出版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以小說體裁揭露國共關係的真相,觸怒美國左派份子及共黨同路人。 再度返國,年底在重慶中央大學發表演說「論東西文化與心理建設」。
1946年 (52歲)
獲威斯康新州Beloit College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獲威斯康新州Beloit College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1947年 (53歲)
The Gay Genius(蘇東坡傳)費時三年完成,是先生最偏愛的作品。 先生長年研究的「 ...The Gay Genius(蘇東坡傳)費時三年完成,是先生最偏愛的作品。 先生長年研究的「明快中文打字機」在紐約發明成功,造價十二萬美元,為當時最為輕巧簡便,且不學而能操作的中文打字機。可惜因逢中國內亂未能生產,使先生瀕臨破產。
1948年 (54歲)
與「默根索拉排字機公司」簽約,研究製造打字機的可能性 赴巴黎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文組主任, ...與「默根索拉排字機公司」簽約,研究製造打字機的可能性 赴巴黎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文組主任,半年後離職全心寫作。 出版長篇小說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出版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1950年 (56歲)
於台北《全民日報》發表〈論美國對台灣的政策〉。 出版Miss Tu(杜十娘),改寫馮夢龍《警 ...於台北《全民日報》發表〈論美國對台灣的政策〉。 出版Miss Tu(杜十娘),改寫馮夢龍《警世通言》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故事。 出版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國的智慧)。 離法返美,定居紐約,迄一九六六年六月止。
1951年 (57歲)
將打字機專利售予「默根索拉排字機公司」,惟保留鍵盤的文學財產所有權。 出版Widow, Nu ...將打字機專利售予「默根索拉排字機公司」,惟保留鍵盤的文學財產所有權。 出版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婦,尼姑與歌妓:英譯三篇小說集),為節譯〈全家莊〉、〈老殘遊記二集〉及改寫〈杜十娘〉而成。
1952年 (58歲)
美國專利局批准「明快中文打字機」專利。四月在紐約創辦《天風》月刊,擔任社長,由林太乙及夫婿黎 ...美國專利局批准「明快中文打字機」專利。四月在紐約創辦《天風》月刊,擔任社長,由林太乙及夫婿黎明主編。內容類似《西風》,邀請旅美、英、港之華人作家撰稿。
出版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譯重編傳奇小說),改寫唐代傳奇二十篇。
出版Widow Chuan: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譯重編全寡婦的故事)。
1953年 (59歲)
出版回疆故事長篇小說The Vermilion Gate(朱門),與《京華煙雲》、《風聲鶴唳 ...出版回疆故事長篇小說The Vermilion Gate(朱門),與《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構成三部曲。因版權及版稅問題,與賽珍珠夫婦主持的莊台公司(A John Day Book Company)分裂。
十二月,新加坡南洋大學執委會敦請出任校長,先生以南大設備及師資務須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為條件首肯。
1954年 (60歲)
五月,新加坡南洋大學成立,受聘為校長。十月同家人抵達新加坡。五月,新加坡南洋大學成立,受聘為校長。十月同家人抵達新加坡。
1955年 (61歲)
捲入共產黨策動的政治漩渦,四月與全體教職員集體辭職。不久漫遊歐洲。這個不愉快的經驗讓林夫人一 ...捲入共產黨策動的政治漩渦,四月與全體教職員集體辭職。不久漫遊歐洲。這個不愉快的經驗讓林夫人一度精神衰弱。 旅居法國坎城。 出版長篇科幻小說Looking Beyond(遠景)。
1957年 (63歲)
應邀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講學。 開始與夫人上基督教長老會教堂作禮拜。 出版歷史傳記Lady ...應邀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講學。 開始與夫人上基督教長老會教堂作禮拜。 出版歷史傳記Lady Wu(武則天傳)
1958年 (64歲)
出版The Secret Name(匿名),從歷史觀點探討蘇俄從極左到極右的國家過程。 應前 ...出版The Secret Name(匿名),從歷史觀點探討蘇俄從極左到極右的國家過程。 應前《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之邀,偕同夫人,首次抵台訪問,停留二週。
1959年 (65歲)
出版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自述從異教徒到再度皈依 ...出版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自述從異教徒到再度皈依基督的信仰歷程。 出版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國的生活)。
1960年 (66歲)
出版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出版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古文小品譯英)。
1961年 (67歲)
出版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國 ...出版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國京華:中國在七個世紀裡的景觀),附北京平面圖。 出版長篇小說The Red Peony(紅牡丹),描寫清末一中國婦人大膽求愛故事。
1962年 (68歲)
應馬星野之邀,訪問中南美州六國,進行多場演講。 出版The Pleasure of a No ...應馬星野之邀,訪問中南美州六國,進行多場演講。 出版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羈),收錄出訪中南美洲演講詞。
1963年 (69歲)
出版Juniper Loa(賴柏英)。出版Juniper Loa(賴柏英)。
1964年 (70歲)
出版反共小說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出版反共小說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
1965年 (71歲)
二月受中央社社長馬星野之邀,為中央日報撰寫〈無所不談〉專欄,重返中文寫作。出版《無所不談一集 ...二月受中央社社長馬星野之邀,為中央日報撰寫〈無所不談〉專欄,重返中文寫作。出版《無所不談一集》。
1966年 (72歲)
二度訪台,為在台定居作準備。六月返台定居陽明山,暫租永福里四十二號等待新居竣工。新居由先生親 ...二度訪台,為在台定居作準備。六月返台定居陽明山,暫租永福里四十二號等待新居竣工。新居由先生親自設計,由台灣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建造完成,為融合中國與南歐特色之建築。
出版《平心論高鶚》,討論《紅樓夢》後四十回真偽問題,引發紅學辯論。
1967年 (73歲)
應聘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纂《當代漢英詞典》,採用「上下形檢字法」及「簡化國語羅馬字」 ...應聘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纂《當代漢英詞典》,採用「上下形檢字法」及「簡化國語羅馬字」為檢索及拼音。
重編《新開明語堂英語讀本》。出版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 from the Master of Chinese Art(中國畫論)「上下形檢字法」獲內政部專利。 出版《無所不談二集》。
1968年 (74歲)
應邀擔任《國語日報》董事。 六月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大學校長協會」在漢城召開之年會,並發表演說 ...應邀擔任《國語日報》董事。 六月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大學校長協會」在漢城召開之年會,並發表演說「促進東西文化的融合」。
1969年 ( 75歲)
 出任「中華民國筆會」會長,迄六十四年二月。此後改任榮譽會長。 出任「中華民國筆會」會長,迄六十四年二月。此後改任榮譽會長。
1970年 (76歲)
六月十六日,「中華民國筆會」主辦之國際筆會第三屆亞洲作家會議在台北揭幕,由會長林語堂主持,甫 ...六月十六日,「中華民國筆會」主辦之國際筆會第三屆亞洲作家會議在台北揭幕,由會長林語堂主持,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亦應邀出席。
六月廿九日,國際筆會第卅七屆大會在韓國漢城召開。七月三日林語堂在大會中發表演說「東西方的幽默」。
1971年 (77歲)
出現中風初期徵兆。 一月九日,長女如斯因長年躁鬱自決身亡。晚年喪女對語堂夫婦打擊甚大,原本健 ...出現中風初期徵兆。 一月九日,長女如斯因長年躁鬱自決身亡。晚年喪女對語堂夫婦打擊甚大,原本健步如飛的先生自此急速衰老。
1972年 (78歲)
因身心過度疲勞引起十二指腸脫垂。此後多次赴港與女同住。十月《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編竣出版,林 ...因身心過度疲勞引起十二指腸脫垂。此後多次赴港與女同住。十月《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編竣出版,林語堂視此為寫作生涯巔峰之作。
1974年 (80歲)
出版《無所不談合集》。出版《無所不談合集》。
1975年 (81歲)
世界筆會第四十屆大會在維也納舉行,被推舉為副會長。同年先生以Moment in Peking ...世界筆會第四十屆大會在維也納舉行,被推舉為副會長。同年先生以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出版Memoirs of an Octogenarian(八十自敘)《華岡學報》出版《慶祝林語堂先生八十歲論文集》。
美國Arthur James Anderson編纂Lin Yutang: The Best of an Old Friend(林語堂精摘)。
1976年 (82歲)
三月廿三日,因胃出血被送入香港瑪麗醫院。後因心臟病突發,於三月廿六日晚間病逝。 三月廿九日 ...三月廿三日,因胃出血被送入香港瑪麗醫院。後因心臟病突發,於三月廿六日晚間病逝。
三月廿九日移靈台北,於懷恩堂舉行追思會。
四月一日,一部聖經伴隨先生遺體,安葬於故居後園,摯友錢穆先生題字碑上。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陽明山住所原址規劃為「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九十一年三月廿六日,更為「林語堂故居」全新開放。
 
  線上預約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 ENGLISH
 
 
     
首頁 》 關於林語堂 》生平著作年表